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773xs.com

第174章(1 / 2)

吴王刘濞虽然躲在封地不出来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与老熟人们断了联系。

高祖虽然招揽了曾为项羽卖命的季布兄弟,但是他一混成皇帝的野心家怎么可能轻易相信季布兄弟,期间自然会派心腹监视这些降将。

别看刘濞对刘恒一脉很是不屑,但是对高祖这个带着全族兴旺发达的叔叔还是很尊敬的,所以高祖在重用降将时自然会让亲侄子监视一二。如此这般,刘濞能与季布兄弟搭上关系也在情理之中。

“你是怎么搭上吴王刘濞的,又是通过谁搭上吴王刘濞的,难道还要孤来挑明吗?”刘瑞本想用掘季布的墓来威胁季心乖乖听话,但是想到袁盎在这儿,周围又有太子宫的人,所压下挖人坟墓的可怕想法,转而将自己架到不得已的高度。

而季心则被刘瑞贬为借着兄长的光成为关中的游侠大哥,但却在一把年纪后给已死的大兄惹事,导致其被挖坟掘墓的混账弟弟。

“我大兄一生都为人仗义,岂是你这样的竖子可以污蔑的。”季心可以不顾死活,也能看着小弟被杀而咬牙忍着。但他不能对已故大兄的坟墓被挖而无动于衷。

兄弟两相依为命了这么些年,季布说是季心的兄长,但更像是季心的阿父。即便是在季布死前也不忘为季心铺路,拜托以前交好的人多多照顾自己的弟弟。

可以说,没有季布的名气人脉,季心也当不成游侠大哥。

刘瑞知道自己是捏住季心死穴了,于是继续火上浇油道:“布公会被污蔑还不是因为有你这样的兄弟吗?”

“关中游侠千千万,能被你当亲兄弟看的也就那么几个,余者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小鱼小虾。”刘瑞提到小鱼小虾时丢给袁盎一个“你该明白”的眼神。

后者原本对刘瑞拿已死的季布来大做文章一事颇有微词,甚至觉得这种做法已经不是体面不体面的问题,而是颠覆了死者为大的基本道德。

然而听了刘瑞的暗示以及对季心的指责后,他又觉得以刘瑞的身份还干不出这么没品的事。再想想游侠们的一贯作风,以及那些招摇撞骗的人里多半有人打着季布兄弟的名号与吴王勾结,然后在季布的坟墓那儿藏了什么被陛下逮到。

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害了好友的兄弟,更是让已故的季布名声受损,袁盎更是惭愧地低下了头,顺带摘下自己的官帽:“臣为奉常,又长殿下两辈,但却需要殿下指出臣的过错,实在是有负于陛下。”

“于臣不忠,于人失德,于儒失礼。”

“臣,已经不可再为奉常。”

说罢便向刘瑞跪下,行了个大礼后义正言辞道:“还请殿下送臣与季心去廷尉处以正汉律,立信于民。”

“公能知错便是吾等之福。”刘瑞对袁盎谈不上喜欢,但也不算特别讨厌。毕竟袁盎除了跟游侠们走得太近外基本没有太大缺点,当官时既不贪财好色,也不鱼肉黔首,甚至还在关中出钱资助那些买不起纸笔的贫困子弟,免费借出各家珍藏的古籍大作。

可以说,袁盎若是你的朋友,那一定是你的福气。但若是你地方上的官吏,那一定是黔首们的噩运。

“委任公的是父皇,对公给予厚望的也是父皇,您又何必向孤请罪呢!”刘瑞扶起跪地请罪的袁盎,语重心长道:“儒家以礼教天下,又愿大汉以礼治国。”

“而公受儒家之言,又为何严于他人,宽于待己呢?”刘瑞瞧着满脸通红的袁盎不断说着“惭愧”二字,也是笑道: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”

“公与中郎将卫公相识已久,若能学的卫公的谨慎,又何愁不能报效君王,受人爱戴。”当然,这是在给袁盎画大饼。毕竟刘瑞还指望袁盎搞定满脸不服的季心,让其去吴国当探子,也算是为刘瑞的做空计划打开渠道。

毕竟那些商人再怎么能耐也很难见到吴王刘濞,更别说是对其施加影响。

而季心不同。

他跟其兄本就是刘濞的老相识,加上关中大肆搜捕游侠一事迟早传到刘濞耳中,所以让“逃亡”的季心去吴国一定能得刘濞信任,从而让刘濞相信关中的税收改革一定造成粮贱铜贵的美妙局面,然后走进刘瑞的陷阱里,向关中低价售粮的同时解决那些百越铜矿。

忽悠完袁盎的刘瑞给了他和季心单独相处的时间,自己则被袁家的下仆请去用饭。因为袁家经常招待游侠,儒生,高官外戚以及彻侯军官,所以炼出了擅长满足挑剔舌头的庖丁。

刘瑞“发明”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后,不仅丰富了西汉人的菜单,更是让庖丁有了举一反三尔等机会。

因为豆制品清淡便宜不费牙,所以不仅是宫里的薄姬爱吃,宫外的风雅之人也爱煮锅翻滚豆腐的鱼汤,甚至取了个极为风雅的名字叫白龙衔玉。

“不知殿下到来,府里也没可以招待的,还请殿下不要嫌弃袁家的粗茶淡饭。”袁盎忙着忽悠季心,袁夫人便带着儿子招待刘瑞,谈笑间不动声色地将儿子推出去,示意儿子给刘瑞沏茶。

袁夫人是个一看就很精明能干的妇女,虽然在嫁给袁盎时还是个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